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今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旨在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胡杨精神,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的伟大事业,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治理沙化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重大转变。沙尘天气有所减少,今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天气8次,为近11年来平均水平的50%。
荒漠化防治问题事关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空间,事关沙区脱贫减困和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对荒漠化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联大已经通过决议,将荒漠化问题提升到维护世界政治和地区稳定、粮食安全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2010~2020年确定为“联合国荒漠化和荒漠化防治十年”,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零增长的新目标,建立了考量全球履约进展和成效的新机制,对各国履行防治荒漠化公约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防沙治沙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亿多人受荒漠化危害,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0多亿元。荒漠化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制约因素。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