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概况
《2013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 介绍食物不足状况相关最新估计数据以及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饥饿相关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最新评估结果表明,我们已在实现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发展中地区作为整体有望实现这一目标,但各区域间仍存在巨大差异,需要我们即刻加大力度,做出更多努力。
2013年报告目的不仅在于衡量粮食匮乏程度,同时还提出了一整套指标,意在反映粮食不安全的多维性、其决定因素及后果。将按照这套指标为每个国家编制整套数据,以便更详细地反映各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指导决策人员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有成效的政策措施,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及营养不良做出贡献。
报告还以整套指标为基础,对六个国家的不同经验进行了详细分析,让我们看到了进展与挫折相互交织的局面。这些国家的经验为我们共同展示了社会保护与营养加强型干预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率并推动农村发展的政策、收入来源多样化、坚持不懈将粮食安全及营养纳入公共政策及计划主流等工作的重要性。
· 2011-13年间,全球估计共有8.42亿人口长期遭受饥饿,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以维持活跃的生活,这部分人口占世界总人口八分之一以上。这一数字与2010-12年间的8.68亿相比已有所减少。自1990-92年以来,食物不足人口总数已下降了17%。
· 发展中地区整体上已在实现有关饥饿的千年发展目标1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如果过去21年里的年均下降速度能够维持至2015年,那么食物不足发生率将降至非常接近这一目标的水平。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立刻加大力度,采取更多行动。
· 增长有助于提高收入,减轻贫困,但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并不能保证惠及所有人,不一定保证能够为所有人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除非政策能够明确将贫困人口作为目标人群,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在贫困国家,要想减轻饥饿和贫困,唯一的途径就是实现持续且惠及大众的增长。
· 尽管已经取得总体进展,但各区域间仍存在巨大差异。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是食物不足发生率最高的区域,近几年进展不大。西亚毫无进展,而南亚和北非进展缓慢。东亚、东南亚及拉丁美洲多数国家的食物不足人口估计数和发生率两项均呈大幅下降。
· 粮食安全是一种复杂状态。它包含多个维度 – 可供量、获取、利用和稳定 – 可通过一系列指标得到更好的了解。
· 食物不足和营养不足可以同时并存。但在一些国家,营养不足发生率(表示为儿童发育迟缓比例)远远高于食物不足发生率(表示为饮食能量供应量不足)。在这些国家,营养加强型干预措施对于改善粮食安全中的营养一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取得改善,必须在农业、健康、卫生、供水和教育方面采取一系列粮食安全及营养加强型干预措施,特别要瞄准女性。
· 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粮食可供量的各项政策,特别是那些瞄准小农的政策,有助于实现减贫,即便是在贫困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当这些政策与社会保护及其它能够提高贫困家庭用于购买食物的收入的措施相互结合时,就能催生活跃的市场并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成效,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
· 汇款量在全球范围内看,要比官方发展援助量大三倍,对贫困和粮食安全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报告认为,汇款有助于减轻贫困,从而起到减轻饥饿、改善饮食的作用,并在合理政策的配套下,起到增加农场投资的作用。
· 坚持不懈将粮食安全及营养纳入公共政策及计划的主流,是实现减贫的一个关键。应通过全面落实改革、改善投资气候、配套持续的社会保护,将粮食安全和农业放在发展议程的首要位置,这对于大幅度减少贫困和食物不足至关重要。
http://www.fao.org/publications/sofi/zh/
之侠供稿